说明:收录100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060.20 CCS B 91 DB42 湖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1657—2021 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 作业质量 Operation quality for high-stubble straw return rotary tiller in paddy and drought field 2021- 04 - 01 发布 湖 北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2021- 06 - 01 实施 发 布 DB42/T 1657—2021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作业条件 ........................................................................... 2 5 作业质量指标 ....................................................................... 2 6 检测方法 ........................................................................... 3 7 检验规则 ........................................................................... 7 I DB42/T 1657—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华中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 勇、夏俊芳、冯天玉、张居敏、杜 俊、周 华、祝英豪、张文良、杨全军、 李 栋、刘政源。 本 文 件 实 施 应 用 中 的 疑问 , 可 咨 询 湖 北 省 农 业农 村 厅 , 联 系 电 话 : 027-87665821 , 邮 箱: [email protected]。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电话:027-87282120, 邮箱:[email protected]。 III DB42/T 1657—2021 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 作业质量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作业条件、作业质量指标、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与拖拉机配套的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作业质量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5262-2008 农林机械 试验条件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 GB/T 5668-2017 旋耕机 GB 10395.1-2009 农林机械 安全 第1部分:总则 GB 10395.5-2013 农林机械 安全 第5部分:驱动式耕作机械 GB 10396-2006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 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高茬秸秆 high stubble 残留秸秆的高度大于等于40 cm。 3.2 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 high-stubble straw return rotary tillage in paddy and drought field 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与拖拉机联接构成作业机组,该机组集压秆、旋耕、埋秆、碎土、平地功 能于一体,能将高度大于等于40 cm且小于100 cm的稻秸秆、麦秸秆、油菜秸秆、绿肥、杂草等稻作制前 茬作物秸秆直接埋覆还田,实现水旱适度耕整,并达到下茬作物播栽作业要求。 3.3 耕深 plowing depth 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作业后旋耕底层至泥面的垂直高度。 3.4 耕深稳定性 stability of tillage depth 1 DB42/T 1657—2021 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作业后田块耕深的一致性程度。 3.5 耕幅 tillage width 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单行程的实际作业幅宽。 3.6 耕幅稳定性 stability of tillage width 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作业后田块耕幅的一致性程度。 3.7 秸秆掩埋率 straw burial rate 作业田块内单位面积上被旋耕埋覆的秸秆量占该田块面积上原总秸秆量的百分比。 3.8 碎土率 broken soil rate 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作业后泥土被切碎的程度。 3.9 耕后地表平整度 surface smoothness after ploughing 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作业后田块泥土表面平整的程度。 4 作业条件 下列农田适宜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作业: a) 作业田块为油-稻制、麦-稻制、稻-稻制、肥-稻制前茬收获后的油菜茬田、小麦茬田、水稻茬 田、玉米茬田、绿肥田或地表较平整的休闲空白田,高茬高度应大于等于 40 cm 且小于 100 cm; b) 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水整作业时,泥脚深度应不大于 30 cm,田块水深保持 3 cm~5 cm, 若作业前田块干裂,则一般应在作业前灌水浸泡至少 24 h、保持水深 3 cm~5 cm 再进行作业; c) 旱耕时需保持合适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范围可为 15%~25%。 5 作业质量指标 作业性能 作业条件符合4的规定时,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作业性能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2 DB42/T 1657—2021 表1 主要性能指标 序号 项目(单位) 性能指标要求 1 平均耕深(cm) ≥12 2 耕深稳定性系数(%) ≥85 3 作业幅宽(cm) 符合规格要求 4 耕幅稳定性系数(%) ≥95 5 秸秆掩埋率(%) ≥80 6 碎土率(%) ≥70 7 耕后地表平整度(cm) ≤5 8 作业速度(km/h) 3.0~4.0 安全要求 5.2.1 万向节传动轴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防护要求应符合 GB 10395.1-2009 中 6.4 的规定。 5.2.2 其他外露回转件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防护装置的结构应符合 GB 10395.1-2009 中表 1 的 规定。 5.2.3 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的顶部、后部、前部和端部的防护应符合 GB 10395.5-2013 中 4.1、 4.2、4.3 的规定。 5.2.4 安全标志应符合 GB 10396-2006 中的 6.2 规定。 6 检测方法 前茬残留秸秆高度和质量 2 在待耕整田块内按照GB/T 5262-2008中4.2规定的五点法确定5个取样点,每点位取样面积为1 m 。 在每取样点的取样面积内随机测量5株残留秸秆的高度,并计算算术平均值,将该值作为前茬残留 秸秆高度。 将5个取样点的取样面积内露出地表的残留秸秆紧贴地面全部剪取,称其质量,即为前茬残留秸秆 质量,也称为耕整前取样点总残留秸秆质量。 秸秆掩埋率 2 在已耕整田块内按照GB/T 5262-2008中4.2规定的五点法确定5个取样点,每点位取样面积为1 m 。 旱耕时将5取样点的取样面积内内裸露残留秸秆贴近土壤表面全部剪取,并称其质量,即为耕整后 取样点总残留秸秆质量,按式(1)即可计算秸秆掩埋率,水耕时需将耕前耕后秸秆晾干,按式(1)进 行计算秸秆掩埋率。  mq  mh mq  100% ..................................................................(1) 式中:  ——秸秆掩埋率(%); m q ——耕整前取样点总残留秸秆质量(g); m h ——耕整后取样点总残留秸秆质量(g)。 3 DB42/T 1657—2021 水层深度 2 田块内用按照GB/T 5262-2008中4.2规定的五点法确定5个取样点,每点位取样面积为1 m 。 在每取样点的取样面积内随机测量10处水面至地面的距离,并计算算术平均值,即为水层深度。 耕深及其稳定性系数 6.4.1 耕深 应符合GB/T 5668-2017中8.1.3.1的规定测量,沿机组前行方向每隔 2 m两侧各测定一点,每个行 程总测点数不少于20个点,用耕深仪或钢板直尺测量各点耕深,然后按式(2)计算该行程的耕深平均 值。 nj hj   hji i 1 ........................................................................ (2) n 式中: hj ——第 j 个行程的耕深平均值(cm); hji ——第 j 个行程中的第 i 个点的耕深值(cm); n j ——第 j 个行程中的测定点数。 视田块大小,合理确定测量行程数,各行程平均耕深的平均值即为该田块平均耕深,按式(3)计 算。 N h   hj j 1 N .......................................................................... (3) 式中: h ——田块平均耕深(cm); N ——行程数。 6.4.2 耕深稳定性系数 耕深稳定性,按式(4)~式(9)计算: nj hji  i Si   hj  1 nj  1 Vj  Sj hj 2 ............................................................... (4)  100

pdf文档 DB42-T 1657-2021 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 作业质量 湖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2-T 1657-2021 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 作业质量 湖北省 第 1 页 DB42-T 1657-2021 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 作业质量 湖北省 第 2 页 DB42-T 1657-2021 水旱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 作业质量 湖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22:44:4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