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01 CCS B 01 DB52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52/T 1582—2021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技术规程 Regulations 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potato-maize intercropping 2021 - 03 - 23 发布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7 - 01 实施 发 布 DB52/T 1582—2021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栽培技术 .......................................................................... 1 5 收获与分级 ........................................................................ 4 附录 A(资料性) 种薯消毒推荐使用的药剂及使用方法 .................................... 5 I DB52/T 1582—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振娟、周平、王朝海、李晓川、陆燚、陈军、王宗明、吴显。 II DB52/T 1582—2021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技术、收获与分级。 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DB52/T 608 马铃薯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DB52/T 1586 马铃薯干腐病与镰刀菌萎蔫病防治技术规程 DB52/T 1587 马铃薯主要土传病害防控技术规程 DB52/T 1588 马铃薯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DB52/T 1589 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马铃薯玉米间作 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马铃薯和玉米分行相间种植的种植方式。 4 4.1 栽培技术 播前土地准备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土地,耕作深度20 cm~30 cm,开排水沟。细碎土地,捡出地块内前作残 茬、石块等杂物,平整土地备用。 4.2 品种选择 4.2.1 马铃薯种薯选择应符合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质量要求的合格种薯,选用产量高、品质好、抗 病性强、大中薯率高的品种,如威芋 5 号、宣薯 2 号、青薯 9 号等。 4.2.2 玉米选择株型紧凑、株高中等、抗病性强的品种。 1 DB52/T 1582—2021 4.3 播前处理 4.3.1 马铃薯催芽 播前15 d~25 d催芽,放入室内近阳光处或室外背风向阳处,平铺2~3 层,温度保持15 ℃~20 ℃。 夜间注意防寒,3 h~5 h翻动一次,均匀见光催芽,在催芽过程中淘汰病、烂薯。 4.3.2 种薯处理 4.3.2.1 切刀消毒 50 g以上的种薯宜进行切种,准备2 把以上切刀,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一刀一种薯交替 进行。 4.3.2.2 种薯消毒 种薯播种前需进行拌种或包衣处理,具体药剂及使用方法见附录A。 4.3.3 玉米拌种 玉米播种前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 4.4 4.4.1 播种 播种时期 山区立体气候明显,马铃薯春节前后均可种植,但大部分区域以2月下旬至3月中旬为宜,玉米播种 在马铃薯播种后1个月左右。 4.4.2 播种深度 4.4.3 4.4.4 马铃薯的开沟深度为 13 cm~14 cm,覆土厚度为 2 cm~3 cm。 玉米播种深度为 6 cm~7 cm。 4.4.5 种植方式 4.4.5.1 马铃薯玉米种植方式是 2:2,即用两垄马铃薯与两行玉米间种。马铃薯与玉米之间的行距为 60 cm。 4.4.5.2 马铃薯采取双行起垄种植,垄带沟宽 100 cm,宽行行距 70 cm,窄行行距 30 cm,株距 33 cm。 每沟种植马铃薯 2 行,覆土起垄。 4.4.5.3 玉米采用点播,行距 60 cm,株距 30 cm。 4.5 4.5.1 田间管理 施肥 4.5.1 施用的无机肥料、有机肥料符合 NY/T 496 的相关规定。基肥除了使用马铃薯专用复合肥、腐熟 有机肥(复合肥根据用量使用,有机肥每亩 1500 kg),增施部分新型肥料:壮根剂、抗重茬,按规定 用量使用。 4.5.2 玉米播种时播入适量磷钾肥做基肥,亩施用量 10 kg~20 kg 为宜,种子和化肥间隔 5 cm~7 cm。 2 DB52/T 1582—2021 4.5.2 中耕 4.5.2.1 马铃薯中耕、覆土: a) 第一次中耕:马铃薯出齐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防止地面板结和杂草丛生; b) 第二次中耕:在苗高 10 cm 左右时进行浅锄, 既可以松土灭草,又可防止压苗伤根,还可起 到防旱保墒作用; c) 第三次中耕:现蕾期中耕浅培土,以利于匍匐茎的生长和块茎形成; d) 第四次中耕:封垄前中耕兼高培土,以利于增加结薯层次,防止块茎暴露地面晒绿,降低食用 品质。 4.5.2.2 玉米中耕: a) 第一次在定苗前,深度 3 cm~5 cm,此时幼苗矮小,要避免压苗、伤苗; b) 第二、三次在定苗至拔节期,深度 10 cm 左右为宜。 4.5.3 追肥 4.5.3.1 马铃薯追肥要结合生长时期合理进行,幼苗期追施氮肥,可结合中耕培土每亩施尿素 5 kg~ 8 kg。 4.5.3.2 玉米如果只追施一次的话,可以选择在大喇叭口期进行,如果追肥 2 次,在孕穗期的时候再 追施一次,追肥以尿素为主。 4.6 病虫害防治 4.6.1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 参照DB52/T 1586、DB52/T 1587、DB52/T 1588、DB52/T 1589、DB52/T 608进行防治。 4.6.2 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 4.6.2.1 丝黑穗病的防治 将有丝黑穗病倾向或已经感染丝黑穗病的植株连根拔除,并用药剂清扫周围土壤,防治药剂主要有 秀宁类可湿性粉剂、五氯硝基苯。 4.6.2.2 大小斑病 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隔10 d防1 次,连续防治2~3 次。 4.6.2.3 玉米螟防治 秋收后,处理玉米、高粱等的秸秆、穗轴、根茬及苍耳、龙葵等杂草,消灭其中的越冬幼虫,降低 虫源基数。药剂防治采用撒施颗粒剂,在玉米心叶末期,可用1%硫磷或3%广灭丹或2.5%杀螟灵1号 250 g拌细砂3 kg~4 kg,每株1 g撒入心叶。也可用0.1%功夫颗粒剂拌10 倍细炉渣,每株1.5 g撒入喇叭 口,也有良好防治效果,此外还可通过释放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 3 DB52/T 1582—2021 5 收获与分级 5.1 马铃薯叶片脱落、茎秆开始枯死时,选择晴好天气及时收获,收获后的薯块放在太阳下晾干表面 水分,去掉烂、破、病薯。然后按薯块大小进行分级,大薯、中薯采用纸箱包装上市,小薯用网袋包装 上市。分级标准:大薯>150 g,中薯 50 g~150 g,小薯≤50 g。 5.2 玉米当 80%的玉米粒成熟后就应及时收获,收后及时晾晒,避免霉烂变质。 4 DB52/T 1582—2021 AA 附 录 A (资料性) 种薯消毒推荐使用的药剂及使用方法 表 A.1 种薯消毒推荐使用的药剂及使用方法 类别 抗生素类 细菌杀菌 剂 防控对象 马铃薯黑胫 病 细菌杀菌 剂 农药名称 施用剂量 6%春雷霉素可湿 性粉剂 15 g~25 g/100 kg 种子 3%噻霉酮可湿性 粉剂 30 g~45 g/100 kg 种子 80%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 100 g/100 kg种子 施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天) — 每100 kg种子加滑石粉2.5 kg混 合均匀,与准备好的种薯混合翻 拌均匀(种药比约为40:1) 3d 30 d 真菌 100 g~150 g 58%甲霜·锰锌 21 d /100 kg种子 25克/升咯菌腈 悬浮种衣剂 真菌杀菌 剂 100 ml~200 ml /100 kg种子 每100 kg种子加水约0.8 L~2 L稀 释后,与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 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于通风 阴凉处晾干 — 药剂稀释后喷雾到种薯上并充分 马铃薯黑痣 病 8%氟环·咯菌腈 种子处理悬浮剂 30 ml~70 ml /100 kg种薯 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薯 表面。用水量应控制在300 ml — /100 kg种薯以下 22.4%氟唑菌苯 胺种子处理悬浮 剂 8 ml~12 ml /100 kg种薯 播种前,药液量为0.5 L~ 1 L/100 kg种薯,种子均匀着药 后,摊开于通风阴凉处晾干 — 注:拌种时真菌杀菌剂可与细菌杀菌剂混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52/T 1582-2021
DB52-T 1582-2021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技术规程 贵州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23:20:3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