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0623237.X
(22)申请日 2022.06.01
(71)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 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
15号
申请人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李昭 刘科研 叶学顺 康田园
白牧可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 1271
专利代理师 徐国文
(51)Int.Cl.
G06F 30/20(2020.01)
G06F 30/18(2020.01)
G06F 113/04(2020.01)G06F 113/08(2020.01)
G06F 113/14(2020.01)
G06F 119/08(202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电网-热网模型构建方法、 融合仿真方
法及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网 ‑热网模型构建方
法、 融合仿真方法及系统, 包括: 获取水力 ‑热力
的温度及负荷数据, 并对所述水力 ‑热力的温度
及负荷数据进行初始化; 基于初始化的水力 ‑热
力的温度及负荷数据, 按照热流体流量将供热网
络管道采用双级布置, 构建热网一次回路和热网
二次回路; 通过所述热网一次回路和热网二次回
路, 基于热网平衡, 构建热网水力模型和热网热
力模型; 其中, 所述热网模型包括:热网水力模型
和热网热力模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网 ‑热网
模型构建方法、 融合仿真方法及系统, 能够考虑
不同能源系统的时间常数与仿真步长, 实现具有
不同时间常数能源系统在仿真计算层面的良好
匹配, 可明显提高综合能源系统的仿真效率和仿
真精度。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5页 附图8页
CN 115081193 A
2022.09.20
CN 115081193 A
1.一种热网模型构建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获取水力 ‑热力的温度及负荷数据, 并对所述水力 ‑热力的温度及负荷数据进行初始
化;
基于初始化的水力 ‑热力的温度及负荷数据, 按照热流体流量将供热网络管道采用 双
级布置, 构建热网一次 回路和热网二次 回路;
通过所述热网一次回路和热网二次回路, 基于热网平衡, 构建热网水力模型和热网热
力模型;
其中, 所述热网模型包括:热网水力模型和热网热力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力 ‑热力的温度及负荷数据包括: 热源
回水温度, 各负荷点的供 水温度及环境温度和节点热负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初始化的水力 ‑热力的温度及负荷
数据, 按照热流体流量将供热网络管道采用双级布置, 构建热网一次回路和热网二次回路,
包括:
基于初始化的水力 ‑热力的温度及负荷数据, 按照热流体流量将供热网络管道采用 双
级布置, 结合热电联供机组选址和供热网络管道的敷设情况, 通过管道分段、 分时温度及压
力检测, 构建热网一次 回路和热网二次 回路;
其中, 所述供热网络管道的敷设情况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管道的管径和管道敷
设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所述热网一次回路和热网二次回
路, 基于热网平衡的条件下, 构建热网水力模型和热网热力模型, 包括:
通过热网一 次回路和热网二 次回路, 依据 热网一次回路和热网二 次回路各结点之间的
关系, 构建系统的网络 拓扑矩阵;
基于所述热力系统 的网络矩阵, 结合所述热网络 内热网一 次回路和热网二 次回路的支
路与回路 之间的关联与流向和支路与节点间的关联与流向, 构建热网水力模型;
基于所述初始化的水力 ‑热力的温度及负荷数据, 以每个节点所消耗或提供的热功率、
管道内的温度损失和热力平衡为 目标分别构建目标函数, 通过对目标函数进行约束, 构建
热网热力模型;
其中所述约束条件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或多种: 热网一 次回路的热量守恒和热网二
次回路的热量守恒。
5.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热网水力模型, 如下式所示:
式中, B为回路矩阵; K为每根管路的沿程阻力系数,npipe为管道支路的总数; vij为第j个
支路第i个节点的工质流量; Kij为第j个支路第i个节点的阻力系数; Mij为第j个支路第i个
节点质量 流量向量, M为每条 管道内的质量 流量向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个节点所消耗或提供的热功率, 如下
式所示:
φ=CPmq(TS‑T0)权 利 要 求 书 1/4 页
2
CN 115081193 A
2式中, φ为每个节点所消耗或提供的热功率; CP为水的比热; mq为注入每个节点 的质量
流量; TS为供水温度; T0为环境温度。
7.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管道内的温度损失, 如下式所示:
式中, Tend为管道内的末端温度; Tstart为管道内的首段温度; T0为环境温度; λ为管道的
传热系数; L 为改管道的长度; m为该 段管道内的液体的质量 流率, CP为水的比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热力平衡, 如下式所示:
CP(∑mout)Tout=CP∑(minTin)
式中, CP为水的比热; mout为管道内离开节点的质量流量; Tout为节点的混合温度; min为
管道内进入节点的质量 流量; Tin为进管末端水流的温度。
9.一种热网模型构建系统,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初始化模块用于: 获取水力 ‑热力的温度及负荷数据, 并对所述水力 ‑热力的温度及负
荷数据进行初始化;
回路构建模块用于: 基于初始化的水力 ‑热力的温度及负荷数据, 按照热流体流量将供
热网络管道采用双级布置, 构建热网一次 回路和热网二次 回路;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 通过所述热网一次回路和热网二 次回路, 基于热网平衡, 构建热网
水力模型和热网热力模型;
其中, 所述热网模型包括:热网水力模型和热网热力模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力 ‑热力的温度及负荷数据包括: 热
源回水温度, 各负荷点的供 水温度及环境温度和节点热负荷。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回路构建模块, 具体用于:
基于初始化的水力 ‑热力的温度及负荷数据, 按照热流体流量将供热网络管道采用 双
级布置, 结合热电联供机组选址和供热网络管道的敷设情况, 通过管道分段、 分时温度及压
力检测, 构建热网一次 回路和热网二次 回路;
其中, 所述供热网络管道的敷设情况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管道的管径和管道敷
设长度。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 其特 征在于, 所述模型构建模块, 具体用于:
通过热网一 次回路和热网二 次回路, 依据 热网一次回路和热网二 次回路各结点之间的
关系, 构建系统的网络 拓扑矩阵;
基于所述热力系统 的网络矩阵, 结合所述热网络 内热网一 次回路和热网二 次回路的支
路与回路 之间的关联与流向和支路与节点间的关联与流向, 构建热网水力模型;
基于所述初始化的水力 ‑热力的温度及负荷数据, 以每个节点所消耗或提供的热功率、
管道内的温度损失和热力平衡为 目标分别构建目标函数, 通过对目标函数进行约束, 构建
热网热力模型;
其中所述约束条件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或多种: 热网一 次回路的热量守恒和热网二
次回路的热量守恒。
13.一种电网 ‑热网融合仿真方法, 其特 征在于, 包括:
基于获取的热网的温度数据和用电负荷数据, 通过预先构建的热网模型, 对供热网络权 利 要 求 书 2/4 页
3
CN 115081193 A
3
专利 一种电网-热网模型构建方法、融合仿真方法及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1:49:0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