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收录100万 73个行业的国家标准 支持批量下载
ICS 65.160 X87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320—2013 厚朴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Magnolia officinalis 2013 - 02 - 20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 - 05 - 20 实施 发 布 DB35/T 1320—2013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大田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大田县森防检疫站、大田县林木种苗管理站、三明市竹业开发站、三明市林 科所花卉苗木试验场、明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尤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亨荣、曾建新、张锦斌、陈美娟、乐景传、王金盾、刘森勋、欧建德、潘文 忠。 I DB35/T 1320—2013 厚朴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厚朴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种子采集、苗木培育、造林、抚育管理、林业有 害生物防治、采收与初加工、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药用厚朴人工林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15782 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 DB35/ 169 森林立地分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立木环剥 tree girdling 在活立木上进行树皮环剥的再生利用技术。 4 品种选择 厚朴根据叶片先端的形状分为厚朴和凹叶厚朴两个亚种,海拔300 m~600 m的区域适宜种植凹叶厚 朴,海拔600 m~1200 m的区域适宜种植厚朴。 5 种子采集 5.1 采种母树 选择生长良好,主干圆满通直,枝下干高,树皮厚,有效成分含量高,自然整枝良好,无林业有害 生物危害的植株。 5.2 采种时间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皮呈红至棕褐色微裂时采收。 1 DB35/T 1320—2013 5.3 果实处理 果实置于室内堆沤、喷水,用麻布袋封盖5 d左右,待果实完全裂开后,取出种子。 5.4 种子处理 将种子浸水2 d~3 d,外种皮转为黑褐色,搓洗去外种皮,用清水洗净阴干。 5.5 种子贮存 种子宜混沙湿藏于清洁、通风良好的室内;沙与种子的体积比为2:1~3∶1,将沙子与种子充分拌 匀堆藏,厚度不超过50 cm,贮藏时应注意保湿。 5.6 种子质量检验 按GB 2772的规定执行。 5.7 种子质量要求 种子净度≥95 %,发芽率≥80 %,含水率30 %~60 %。 6 苗木培育 6.1 圃地选择 选择开阔向阳、交通便利、土质疏松肥沃、排灌良好、无污染的地块。 6.2 圃地整理 6.2.1 土壤消毒 2 2 用熟石灰匀撒1500 kg/hm 后,翻土细整,或用3 %硫酸亚铁溶液2000 kg/hm 匀喷消毒,或用50 % 2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5 kg/hm 匀喷消毒。 6.2.2 作床 开沟筑畦,一般畦宽100 cm~120 cm,高20 cm~25 cm,步道宽20 cm~40 cm。 6.2.3 基肥 2 作床时施过磷酸钙1500 kg/hm 做基肥。 6.2.4 播种 2月~3月,采用条沟点播,用小木棍按20 cm~25 cm间距压出深约2 cm的播种沟,条沟内每隔6 cm~ 8 cm播一粒种子,播种后覆盖火烧土,并用地膜或稻草覆盖。 6.3 苗期管理 6.3.1 排灌 播种后,雨季清沟排水,旱季适时浇灌,保持土壤水分,9 月后停止浇水。 6.3.2 2 追肥 DB35/T 1320—2013 幼苗生长至10 cm后于傍晚施浓度0.2 %~0.3 %混合液肥(N∶P∶K比为1∶5∶1)1次,在5月中旬 2 与7月上旬各追施速效肥料250 kg/hm (N∶P∶K比为3∶1∶1)1 次,9 月后停止施肥。 6.3.3 除草 及时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6.3.4 间苗 在幼苗出齐后10 d左右,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时进行间苗,并将间下的健壮苗补栽入较稀处。 6.3.5 定苗 在6 月底至7 月初进行定苗,条沟中保留10 株/m~12 株/m。 6.3.6 苗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苗期应注意防治根腐病、猝倒病,具体防治方法见附录A。 6.4 苗木检验 按GB 6000的规定执行。 6.5 苗木质量要求 苗木质量分两级,具体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根 苗龄 (年) 地径(cm) 一级 1 >0.80 二级 1 0.45~0.80 级别 7 苗木质量要求 苗高(cm) 系 综合控制条件 主根长度 (cm) >5cm 长 I 级侧根数(个) >45 20 10 30~45 15 7 顶芽饱满,充分木 质化,无机械损伤, 无林业有害生物。 造林 7.1 造林地选择 0 海拔300 m~1200 m的中下坡位,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坡度〈30 ,无环境污染的Ⅰ、 Ⅱ级地类的林地,立地类型分级见DB35/ 169。 7.2 造林规划设计 造林规划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按 GB/T 15782 规定执行,小班档案卡填写见附录 B。 7.3 苗木选择 选用合格苗木。苗木应进行检疫,严禁调入带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苗木。 3 DB35/T 1320—2013 7.4 整地 7.4.1 林地清理 清理采伐剩余物或杂草、灌木等,适当保留山顶、山脊植被,或沿一定等高线保留2 m ~3 m宽植 被。 7.4.2 整地挖穴 0 采用全垦、带状或穴(块)状整地,25 以上坡度的山地禁止全垦。定植穴规格60 cm×40 cm×40 cm。 7.4.3 施基肥 结合挖穴施复合肥0.3 kg/穴~0.5 kg/穴或腐熟后的农家肥2 kg/穴~4 kg/穴。 7.5 造林 分为纯林造林和混交造林。 7.5.1 7.5.1.1 纯林造林 造林密度 2 2 2000 株/hm ~2500 株/hm 。 7.5.1.2 造林时间 12月至翌年2月。 7.5.1.3 栽植要求 做到根舒、深栽、打实。 7.5.2 7.5.2.1 混交造林 混交树种 马尾松、湿地松、杉木、枫香等伴生树种。 7.5.2.2 混交比例 厚朴与伴生树种的混交比例为1:1、2:1、3:1、4:1等均可。 7.5.2.3 混交方式 采用行带混交、行间混交、插花混交等。 7.5.2.4 造林密度 2 2 2000 株/hm ~2500 株/hm 。 7.5.2.5 造林时间 12月至翌年2月。 7.5.2.6 4 栽植要求 DB35/T 1320—2013 做到根舒、深栽、打实。 8 抚育管理 8.1 幼林抚育 及时除去根部萌蘖,保留主干。连续抚育4年~5年,第1年至第2年每年全面除草松土2次, 分别于 5月和9月各1次;第3年至第5年每年9月各抚育1 次,松土除草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 为10 cm~15 cm。 8.2 施肥 2 造林后第1年至第3年的每年5月份,施375 kg/hm 氮肥或复合肥1 次。 8.3 抚育间伐 枝下干高达到树高的1/3~1/2时,进行首次间伐,伐后林分郁闭度不低于0.6,间伐间隔期4年至 2 2 6年,林分保留密度1500 株/hm ~1800 株/hm 。 8.4 增皮技术 剥皮前3年,每年3月至6月,用光滑的木棍从厚朴基部树皮轻敲打一侧到第一分枝处,使木质部和 韧皮部之间呈松弛状态,1 个月后敲打树干的另一侧树皮,依次轮流进行。 9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适时开展监测调查,防治过程应坚持“生物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厚 朴皮、花采收当年施用化学农药必须采取无公害措施。常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及防治方法见附录A。 10 采收与初加工 10.1 采收树龄 15年~30年。 10.2 采收时间 树皮:4月上旬至6月上旬;花:4月至5月未开放时。 10.3 采收方法 10.3.1 花的采收 第一批在清明前花蕾含苞待放时连花柄采下,第二批开的花蕾,除留作采种外,均可采收。 10.3.2 伐木剥皮 先在树干基部离地面5 cm~10 cm环切树皮一圈,深至木质部,再在上部40 cm或80 cm处复切一环, 在两环之间用利刀顺树干垂直切一刀,用小刀挑开皮口,用手将皮剥下,再将树砍倒。然后按40 cm或 80 cm长度将主干皮剥完,接着剥枝皮、根皮。 5 DB35/T 1320—2013 10.3.3 立木剥皮 10.3.3.1 环剥 6月下旬至7月中旬,选阴天或多云无风天气进行。在树干基部离地面 20cm 处绕树环切一周,先向 上量 40cm或80cm再切一周,然后向下纵割一刀,不伤及木质部和形成层,剥皮后立即用牛皮纸或塑料 薄膜对剥面保护密封,环剥强度不得超过50%,一般每间隔5年剥皮一次。 10.3.3.2 半环剥 绕树干半周把树皮剥下,方法同10.3.3.1。 10.4 初加工 10.4.1 树皮 将剥下的鲜皮层叠整齐,置封密室内堆积沤制几天,使其“发汗”变软,取出晒至汗滴收净,进行 展平或转筒。再堆沤1d~2d,使油性蒸发,然后交叉叠放加压,通风阴干。 10.4.2 花 剥掉花瓣外面的叶片和苞片,蒸5 min~10 min,或在沸水中煮2 min~3 min,取出后用文火烘干。 采用烘干机进行烘干,温度控制在60℃左右,时间控制在16 h~24 h。 11 技术档案 11.1 主要内容 以小班为单位建立小班档案卡,总体造林设计文件、图表,档案种类名称,造林方法、密度、种苗 来源、种子质量、苗木规格和抚育措施,幼林抚育间伐,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及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和防 治措施、效果,造林施工单位、用工量和投资,以及开展的项目,投入和取得的成果和经济效益等。具 体格式和内容见附录B。 11.2 档案管理 技术档案要指定专人负责,每年持续记载小班经营活动和林木生长等情况,记载具体内容见附录B, 并逐步实行技术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6 DB35/T 1320—2013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厚朴常见林业有害生物及其防治方法 名称 猝倒 病 根腐 病 叶枯 病 煤污 病 木兰 突细 蛾 褐天 牛 新丽 斑蚜 白

pdf文档 DB35-T 1320-2013 厚朴栽培技术规程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320-2013 厚朴栽培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320-2013 厚朴栽培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320-2013 厚朴栽培技术规程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4:00:5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