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40 B 64 福 DB35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936-2009 建宁猕猴桃 栽培技术规范 2009-05-26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9-05-30 实施 发 布 DB35/T 936-2009 前 言 《建宁猕猴桃综合标准》分为四项标准: —— DB35/T 935 《建宁猕猴桃 育苗技术规范》; —— DB35/T 936 《建宁猕猴桃 栽培技术规范》; —— DB35/T 937 《建宁猕猴桃 采收及采后处理》; —— DB35/T 938 《建宁猕猴桃 鲜果》。 本标准系《建宁猕猴桃综合标准》第二项标准。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并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建宁县猕猴桃试验站、福建省建宁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景魁、刘星辉、陈发兴、张绍升、代希荣、于增产、曾达荣。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DB35/T 936-2009 建宁猕猴桃 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宁猕猴桃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建园要求、果园定植、土壤管理、 营养与施肥、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病虫防治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宁猕猴桃栽培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T 18407.2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DB35/T 935 建宁猕猴桃 育苗技术规范 3 建园 3.1 园地选择 3.1.1 气候及大气要求 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冻害的区域,空气质量符合无公害果品生产要求。 3.1.2 土壤要求 土壤深厚肥沃,透气性好,地下水位在1m以下,pH值5.5~6.5的砂质壤土为宜。 3.1.3 排灌要求 水源充足、清洁、排灌方便,雨季不受渍,旱季能及时灌溉。 3.2 果园建设 3.2.1 园地开垦 3.2.1.1 平原及缓坡地果园可直接在炼过山,铲除了树兜、草皮后就挖壕沟或定植穴,定植穴规 格长宽各 1m、深 0.8m,穴距按种植密度。并以每穴施入有机肥 30~50Kg,再将表土回填,混匀。 回填高度应高出地面 30cm~40cm。 3.2.1.2 丘陵山地果园应开设水平梯田建园:先测出等高线,后将等高线两侧各 1m 宽范围内 的表土刨向两侧,再沿等高线在其上侧挖 80cm 深、100cm 宽的壕沟,将挖出的底土堆在等高线 外侧 1m 的范围内,逐层踩紧,培成外侧的梯坎,梯坎应稍向内倾斜,壕沟回填按平地建园的方 法。 3.2.2 果园道路设置 3.2.2.1 干道 贯穿全园并与外界公路相连接,宽5m~6m,坡度不大于1/10,最小转弯半径大于10m。 3.2.2.2 支道 与主干道相连接,宽3m~4m,并留有回车场所。 3.2.2.3 耕作道 1 DB35/T 936-2009 利用区界开设与支道相连接耕作道,宽2m左右。 3.2.3 果园排灌系统设施 3.2.3.1 拦洪沟(隔离沟):山地面积较大的果园可在果园与自然林交接的地方开一条深宽各 1m 的拦洪沟。 3.2.3.2 纵向排水沟:每隔 100m 左右开设一条呈“之”字形深宽各 0.6m 以上的纵向排水沟。 3.2.3.3 横向排水沟:山地梯田内侧、平地果园每行或隔行开设一条深宽各 0.3m 左右呈竹节状 横向排水沟。 3.3 立架 3.3.1 “T”型架 丘陵山地果园搭“T”型架。沿台面每隔 5m~6 m 设立一个立柱,立柱为 9cm×9cm 正方形水 泥柱,立柱全长 2.5 m,地上部分长 1.8 m,地下部分长 0.7 m,横梁长 1.5 m~2.0 m,横梁上顺行 架设 5 道 8 号(#)镀锌防锈铅丝,每行未端立柱外 2 m 处埋设一地锚拉线,地锚体积不小于 0.06 m3,埋置深度 100 cm 以上。 3.3.2 大棚架 平地及缓坡地果园搭大棚架。立柱的规格及栽培密度同“T”型架,顺横行在立柱顶端架设三 角铁,在三角铁上每隔50cm~60cm顺行架设一道8号(#)镀锌防锈铅丝,每竖行未端及每横行未 端立柱外2.0m处埋设一地锚拉线,埋置规格及深度同“T”型架。 4 定植 4.1 苗木要求 按DB/T 935 要求执行 4.2 定植时期 落叶后至第二年伤流来临之前,一般是12月至翌年2月底前。 4.3 定植密度 2 采用大棚架的,株行距为4 m×4 m,每hm 栽624株;采用“T”字型架或竹木材简易架的,株 2 行距为3 m ~4 m×2.5 m ~3 m,每hm 栽833株~1143株。 4.4 定植方法 4.4.1 在定植沟的定植点上或定植穴上,用表土或其它肥土均匀拌入 0.5kg 钙镁磷肥,做成直径 60 cm ~80 cm 并高于梯面(畦面)25 cm~30 cm 的定植墩。 4.4.2 栽种前对受伤或霉烂部分的苗木根系进行修剪,在苗木根系的伤口处剪平,剪除根系霉烂 部分,对长达 30 cm 以上的根适当进行短截。 4.4.3 栽种时,在定植墩中心挖个小穴,把苗木垂直放在小穴内,舒展根系,用细肥土填入根间, 边填边压实,并使苗木嫁接口与土面齐平。 4.4.4 以苗木主干为中心,做一直径 30 cm 左右盘状穴,用水浇透,适当加盖肥表土。在定植树 盘 60 cm~80 cm 直径范围内盖上草,草厚 10 cm。 4.4.5 栽植时,配植授粉植株,雌、雄株比例 7 ~ 8∶1。 4.5 立支干 定植后在离苗木根部10 cm处立直径2 cm~ 3 cm,高1.8 m~ 2 m的竹木棍,以引绑主干用。 5 土壤管理 5.1 2 深翻改土 DB35/T 936-2009 每年结合秋季施基肥进行扩穴深翻,第一年从定植穴外沿向外挖条状沟,宽度丘陵山地果园 40 cm~50 cm,平地园50 cm~60 cm,深度40 cm~50 cm,第二年接着上年深翻的边沿向外扩展深 翻,直至全园深翻。 5.2 园地覆盖 6月份旱季来临之前,在树冠下,园地内覆盖一层厚度在10 cm~ 15 cm的桔杆、稻草,上面 压少量土,这样可防旱,翻埋后还可增加土壤养分。 5.3 中耕除草 早春2、3月中耕一次,从根颈部外围开始,由内向外,由浅入深,深度10 cm~20 cm。果园 除草除秋冬季一次外,其它时间以割代除。 5.4 果园间作 幼龄果园可选择豆科作物等浅根性的矮生作物间作套种,实现养地肥地,以园养园。间作物 应与植株主干保持50 cm~100 cm左右,随树冠扩大,逐年缩小间作范围,4年后停止间作。 6 营养与施肥 6.1 施肥时期 6.1.1 幼龄树 第一年幼树,4月~ 9月采取薄肥勤施,每月浇施一次0.3%~0.5%尿素或1% ~2%复合肥,11月 下旬施基肥。第二至第三年幼树,采用单株环状沟施,全年施3次~4次,分别为萌芽前、4月上中 旬、5月中下旬、8月底、9月初各一次,每次施尿素或复合肥0.25 kg/株~ 0.5 kg/株。 6.1.2 结果树 一年施肥 3 次~ 4 次。 芽前肥:萌芽前 1~2 周,建宁在 2 月下旬 至 3 月中旬; 壮果促梢肥:花后 1~2 周,建宁在 5 月中旬至 6 月上旬; 稳果肥、保果肥:8 月至 9 月; 采果肥(基肥):采果后或果实成熟后 1 周~ 2 周内施。 6.2 施肥量 6.2.1 施肥比例 肥料中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为1∶0.35~ 0.4∶0.5~ 0.7。 6.2.2 施肥量 2 每hm 年施肥量为纯氮150 kg ~170 kg;P2O5:60 kg ~70 kg;K20:80 kg ~100 kg。具体:芽前 肥,以速效氮钾肥为主,配施磷肥,施肥量为全年的15%-20%;壮果促梢肥,以速效钾肥为主,施 肥量占全年的25%~30%;稳果肥、保果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施肥量占全年的10%~20%;采果肥, 以和有机肥为主配合速效氮、磷肥,施肥量占全年的40%。 6.3 施肥方法 6.3.1 根际施肥 在离植株主干1.0m~1.5m树盘范围,用环状沟或对称条沟或放射状沟施肥。沟宽30cm~40cm, 深度40cm,施后立即复土。 6.3.2 根外追肥 全年4次~5次,常用叶面肥浓度:尿素0.3%~0.5%,磷酸二氢钾0.2%~0.3%,硼砂0.1%~0.3%。 7 排水与灌溉 3 月到 6 月春夏雨季或遇暴雨时注意排水,伏旱秋旱应在早晨或傍晚灌水。 3 DB35/T 936-2009 8 整形修剪 8.1 整形 8.1.1 大棚架的整形 植株主干长至架面时,在架下5cm~10cm处摘心或短剪,使其分生2到4侧枝作为永久性主枝, 并分别引向架面两侧或东、南、西、北四个不同方位。在主蔓上每隔40cm~50cm留一结果母枝, 左右错开分布,翌年在结果母枝上每隔30cm左右均匀选留结果枝让其开花结果。 8.1.2 “T”架的整形 在植株主干长至离架面 5cm~10cm 时,对其进行摘心,促其生长健壮,萌发侧枝,待抽出 3 到 4 条新梢后,从中选择两条沿中心铁丝左右生长的健壮新梢作主蔓,其余的疏除。当主蔓长到 40cm 时,绑缚于中心铁丝上,使之在架面上呈“Y”字形分布。随着主蔓生长,每隔 40cm~50cm 选留培育一结果母枝,在结果母枝上每隔 30cm 选留一结果枝。 8.2 修剪 8.2.1 冬季修剪 8.2.1.1 修剪时期 落叶后到伤流来临之前,一般在12月下旬到2月上旬。 8.2.1.2 修剪方法 8.2.1.2.1 幼龄树的修剪 1到3年的幼树以培养树冠为主,除确定做为主蔓培养的在50cm~60cm处短截外,其余枝条采 取轻剪,促其形成结果母枝,再主蔓上按左右交错方式各选留2到3个壮枝留长40cm~50cm短截, 培养为侧蔓。 8.2.1.2.2 结果树的修剪 主要是疏去过多、过密的枝条,短截保留的枝条,首先剪除树冠内的枯枝、病虫枝、细弱枝 及交叉重叠枝,对结果枝组内的结果母枝留量应适当,一般4年生每株留20到30个,6年生以上留 80到100个。对于结果母枝的剪截程度,徒长性结果母枝留15~16个芽,长结果母枝留12~14个芽, 中结果母枝留9~ 11个芽,短果枝留4 ~8个芽,短缩果枝留1~ 2个芽短剪或干脆从基部去除。 8.2.1.2.3 更新修剪 猕猴桃修剪应十分注重枝条的更新,对多年生枝的更新,利用大枝潜伏芽的自然再生能力,
DB35-T 936-2009 建宁猕猴桃 栽培技术规范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7 23:14:54上传分享